1、范圍
本標準規定了無公害桃生產園地選擇與規劃、栽植、土肥水管理、整形修剪、花果管理、病蟲害防治和果實采收等技術。
2、園地選擇與規劃
2.1.園地選擇
基地土壤質地較好,pH值4.5~7.5,有效土層80cm以上,地下水位在1.0m以下?;氐耐寥?、水質和大氣質量符合NY5013-2006無公害食品林果類產品產地環境條件。
2.2園地規劃
園地規劃包括:小區劃分、道路及排灌系統設置、防護林營造、分級包裝車間建設等。
平地及坡度在6°以下的緩坡地,栽植行為南北向。坡度在6°~20°的山地、丘陵地,栽植行沿等高線延伸。
2.3品種選擇和砧木選擇
2.3.1品種選擇
根據氣候和品種的類型、成熟期、品質、耐貯運性、抗逆性及市場、交通、消費、社會經濟等綜合因素,確定如下優良品種:北京早美、大觀一號、早鳳王、大紅袍、韓國水晶、大久寶、大仙桃、崗山早生、金東巨油桃、曙光油桃等。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的比例一般在8∶1。
2.3.2砧木選擇:桃樹砧木主要用毛桃或山桃。
3、栽植
3.1苗木質量
苗木的基本質量要求
3.2栽植時期
秋季落葉后至次年春季桃樹萌芽前均可以栽植,以秋栽為宜;如果凍害嚴重,則選擇春季栽植。
3.3栽植密度
栽植密度應根據園地的立地條件(包括氣候、土壤和地勢等)、品種、整形修剪方式和管理水平等而定,一般株行距為3m×5m,畝栽56株。
3.4栽植方法
定植穴大小宜為80cm×80cm×80cm,在砂土瘠薄地可適當加大。栽植穴或栽植溝內施入的有機肥應是4.2.2規定的肥料。
栽植前,對苗木根系用1%硫酸銅溶液浸5min后再放到2%石灰液中浸2min進行消毒。栽苗時要將根系舒展開,苗木扶正,邊填土邊輕輕向上提苗、踏實,使根系與土充分密接;栽植深度以根頸部與地面相平為宜;種植完畢后,立即灌水。
4、土肥水管理
4.1土壤管理
4.1.1深翻改土每年秋季果實采收后結合秋施基肥深翻改土。擴穴深翻為在定植穴(溝)外挖環狀溝或平行溝,溝寬50cm,深30cm~45cm。全園深翻應將栽植穴外的土壤全部深翻,深度30cm~40cm。土壤回填時混入有機肥,然后充分灌水。
4.1.2中耕
果園生長季降雨或灌水后,及時中耕松土;中耕深度5cm~10cm。
4.1.3覆草和埋草
覆蓋材料可以用麥秸、麥糠、玉米秸、干草等。把覆蓋物覆蓋在樹冠下,厚度10cm~15cm,上面壓少量土。
4.1.4種植綠肥和行間生草
提倡桃園實行生草制。種植的間作物應與桃樹無共性病蟲害的淺根、短桿植物,以豆科植物和禾本科為宜,適時刈割翻埋于土壤或覆蓋于樹盤。
4.2施肥
4.2.1原則
所施用的肥料不應對果園環境和果實品質產生不良影響,應是經過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登記或免于登記的肥料。提倡根據土壤和葉片的營養分析進行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。
4.2.2允許使用的肥料種類。
4.2.2.1有機肥料
包括堆肥、漚肥、廄肥、沼氣肥、綠肥、作物秸稈肥、泥肥、餅肥等農家肥和商品有機肥、有機復合(混)肥等。
4.2.2.2化肥
包括氮、磷、鉀等大量元素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及其復合肥料等。
4.2.2.3微生物肥料
包括微生物制劑及經過微生物處理的肥料。
4.3.使用的肥料中應注意的事項
禁止使用未經無害化處理的城市垃圾或含有重金屬、橡膠和有害物質的垃圾;控制使用含氯化肥和含氯復合肥。
4.4施肥方法和數量
4.4.1基肥
秋季果實采收后施入,以農家肥為主,混加少量化肥。施肥量按1kg桃果施1.5kg~2.0kg優質農家肥計算。施用方法以溝施為主,施肥部位在樹冠投影范圍內。施肥方法為挖放射狀溝、環狀溝或平行溝,溝深30cm~45cm,以達到主要根系分布層為宜。
4.4.2追肥
追肥的次數、時間、用量等根據品種、樹齡、栽培管理方式、生長發育時期以及外界條件等而有所不同。追肥每次株施氮肥0.3-0.5斤、磷肥2-3斤、鉀肥0.3-0.5斤。幼齡樹和結果樹的果實發育前期,追肥以氮磷肥為主;果實發育后期以磷鉀肥為主。高溫干旱期應按使用范圍的下限施用,距果實采收期20天內停止葉面追肥。
4.5水分管理
4.5.1灌溉
要求灌溉水無污染,水質應符合NY5113規定。芽萌動期、果實迅速膨大期和落葉后封凍前應及時灌水。
4.5.2排水設置排水系統,在多雨季節通過溝渠及時排水。
5、整形修剪
5.1桃樹樹形為自然開心形
干高40cm~50cm,選留三個主枝,在主干上分布錯落有致;主枝分枝角度在40°~70°;每個主枝配置2個~3個側枝,呈順向排列,側枝開張角度70°左右。
5.2修剪要點
5.2.1幼樹期及結果初期
幼樹生長旺盛,應重視夏季修剪。主要以整形為主,盡快擴大樹冠,培養牢固的骨架;對骨干枝、延長枝適度短截,對非骨干枝輕剪長放,提早結果,逐漸培養各類結果枝組。
5.2.2盛果期
修剪的主要任務是前期保持樹勢平衡,培養各種類型的結果枝組。中后期要抑前促后,回縮更新,培養新的枝組,防止早衰和結果部位外移。結果枝組要不斷更新。應重視夏季修剪。
6.花果管理
6.1疏花疏果
6.1.1原則
根據品種特點和果實成熟期,通過整形修剪、疏花疏果等措施調節產量,一般每667m2在1250kg~2500kg。
6.1.2時期疏花在大蕾期進行;疏果從落花后兩周到硬核期前進行。
6.1.3方法
具體步驟先里后外先上后下;疏果首先疏除小果、雙果、畸形果、病蟲果;其次是朝天果、無葉果枝上的果。選留部位以果枝兩側、向下生長的果為好。長果枝留3個~4個,中果枝留2個~3個,短果枝、花束狀結果枝留一個或不留。
6.2果實套袋
6.2.1套袋時期和方法
在定果后及時套袋。套袋前要噴一次殺菌劑和殺蟲劑。套袋順序為先早熟后晚熟,坐果率低的品種可晚套,減少空袋率。
6.2.2解袋
解袋一般在果實成熟前10天~20天進行;不易著色的品種和光照不良的地區可適當提前解袋;解袋前,單層袋先將底部打開,逐漸將袋去除;雙層袋應分兩次解完,先解外層,后解內層。果實成熟期雨水集中、裂果嚴重的品種也可不解袋。
7、病蟲害防治
7.1防治原則
積極貫徹“預防為主,綜合防治”的植保方針。以農業和物理防治為基礎,提倡生物防治,按照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和經濟價值,科學使用化學防治技術,有效控制病蟲害。
7.2農業防治
合理修剪,保持樹冠通風透光良好;合理負載,保持樹體健壯。采取剪除病蟲枝、人工捕捉、清除枯枝落葉、翻樹盤、地面秸稈覆蓋、地面覆膜、科學施肥等措施抑制或減少病蟲害發生。
7.3物理防治
根據病蟲害生物學特性,采取糖醋液、黑光燈、樹干纏草把、粘著劑和防蟲網等方法誘殺害蟲。
7.4生物防治
保護瓢蟲、草蛉、捕食螨等天敵;利用有益微生物或其代謝物,如利用昆蟲性外激素誘殺。
7.5化學防治
根據防治對象的生物學特性和為害特點,提倡使用生物源農藥、礦物源農藥(如石硫合劑和硫懸浮劑),禁止使用劇毒、高毒、高殘留和致畸、致癌、致突變農藥。使用化學農藥時嚴格控制施藥量與安全間隔期,并遵照國家有關規定。
7.5.1桃蛀螟蟲:每年發生2-3代,蟲卵在樹皮越冬,幼蟲自果梗蛀入果心,引起褐腐病,影響果實品質。
防治方法:消滅越冬蟲卵,產卵期畝用殺螟松80—100ml,稀釋1000倍噴霧。遲熟桃套袋既可防病蟲又可顯著提高品質。
7.5.2蚜蟲:群集葉背刺吸為害。
防治措施:消滅越冬蟲卵,用3—5波美度石硫合劑清園消毒,在4—5月為害期每畝用22%除蟲凈30-40ml稀釋1000倍液噴霧。
7.5.3細菌性穿孔病。主要為害葉片,也可以為害枝梢。
防治方法:
a、冬季剪去病枝梢并燒毀,注意果園排水和通風透氣。
b、發病初期,每畝用150-250g65%代森錳鋅稀釋500倍噴霧。
7.5.4桃樹腐爛?。河置髂z病,越冬細菌借風、蟲等傳播媒介,在4—5月份流行,從米粒大流膠至樹桿遍體流膠,直至樹桿死亡,防治方法每次每畝可用甲基托布津和843康復劑150ml稀釋200倍涂治傷口。在江南多雨地區必須用南方青桿毛桃育苗,它抗性強。
農藥的使用應注意安全間隔期,在采收前25天停止使用一切農藥。采收前要進行“農殘”檢測,經檢驗合格的果園方可采收。
8、采收、貯藏、運輸
8.1采收
果實采收應依其用途、運銷的遠近適時進行。
用于制罐、硬肉生食或運銷外地的桃,宜在果實充分生長,果面豐滿的硬熟期采收。就地鮮銷和加工品種,宜在果實充分肥大,風味濃厚時采收。而用于鮮食的桃果,須在接近完熟期采收,加工用種最好在硬熟期采收。
8.2分級包裝:按大小、著色程度等進行分級,裝入果箱前貼上無公害食品標簽待售。
8.3貯藏
桃果實不耐貯藏,一般采后要及時處理,目前通用的冷藏法是將硬熟期采摘的果實置于溫度0-5℃相對濕度80-90%的冷庫中,可貯存15-20天。
8.4運輸
長途運輸最好用冷罐車,銷售前再移到20-25℃下后熟3-4天即可上市。注意運輸途中不得接觸污染源。
上一條:桃樹整形修剪技術
下一條:優質桃標準化栽培技術要點 |
![]() |